“淮海内屏,东南枢辖”的阜阳,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解放战争时期,阜阳在国民党中原防御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我人民解放军在刘(伯承)邓(小平)大军挺进大别山、陈(毅)粟(裕)大军挺进豫皖苏(以下简称“两挺”)的直接推动下,先后三次攻克阜阳。
一、奔袭铁路线,首克阜阳城
“说阜阳的解放,就要从1946年12月豫皖苏军区党委和军区成立说起。”81岁的刘子和老人退休前任阜阳市委党史研究室主任,对阜阳的解放过程如数家珍,“为巩固和扩大豫皖苏根据地,牵制郑州、开封之敌不能北援,1947年春,豫皖苏军区在陇海、平汉两路交叉的三角地带组织小型战役。阜阳正处在这一地带。”
据刘老介绍,1947年6月24日,豫皖苏军区独立旅和中原独立旅由太和原墙集出发,渡过沙河,当夜进抵阜阳近郊。经过侦察后发现,此时阜阳城内无国民党正规军驻守,仅有地方保安团1000余人,城中敌人行政系统混乱,装备很差,没有战斗能力。“于是,豫皖苏军区司令员张国华、参谋长陈明义决定攻取阜阳城。”
史料是这样记载当时情况的:6月25日拂晓,三发红色信号弹照亮古城夜空,中原独立旅两个团分别攻打阜阳南门、东门;军区独立旅34团攻打北门,35团攻打西门。地方武装阜阳县大队配合战斗。解放军猛烈攻城,国民党部队稍加抵抗即纵火逃窜。天亮时,两支部队胜利会合于城中心大隅首。此次战役歼敌150多人,缴获步枪56支和其他一批军用物资。豫皖苏部队一夜之间攻克阜阳国民党专员公署驻地,取得重大胜利。新华社因此发消息说,“中国人民解放军快速部队克阜阳”。此为一克阜阳。
离休前担任阜阳地委人大工作办公室主任、89岁的李世忠老人说,他曾在2007年采访过时任豫皖苏军区三团参谋处书记、参加三次攻打阜阳城的聂晓光,那一年,聂晓光已82岁高龄,但豫皖苏军区部队攻占阜阳后的情景,老人记忆犹新。老人特别记得一个细节,解放军进城后,打开粮仓,救济贫民,说话和气,借东西归还,损坏东西赔偿,买卖公平,秋毫无犯。老百姓都说这与国民党的宣传大相径庭。
那时,国民党军队正加紧朝阜阳方向移动。我军遵循党中央和毛泽东关于“以歼灭敌人有生力量为主要目标,不以保守或夺取城市和地方为主要目标”的作战方针,于6月26日主动撤出阜阳,继续与国民党部队周旋,在运动中创造并捕捉战机。
二、挺进豫皖苏,再克阜阳城
1947年,人民解放军由战略防御转入战略进攻。6月30日,刘邓大军强渡黄河,8月7日开始南进,千里挺进大别山。“这从根本上改变了包括阜阳在内的豫皖苏边区孤悬敌后的战略处境,人民革命战争进入了前所未有的高潮时期。特别是9月26日,华东野战军主力的陈粟大军,十万余人从山东南下,兵分两路挺进豫皖苏边区,以策应刘邓大军在大别山的行动。”刘子和老人说。
1947年10月上旬,华东野战军六纵十六师侦察营化装成国民党军队攻打太和县城,部队进至城郊时,一枪未发,俘虏全部国民党地方武装1000余人。太和城内保安团闻风丧胆,弃城拼命向阜阳方向逃窜。华东野战军六纵十七师即跟踪追击,在阜阳城北郊,俘虏了国民党太和县县长仇天民和总队副胡海天等200多人,并连续作战,进逼阜阳城下。“而这一次,聂晓光所在的豫皖苏军区三团主要任务是,攻克阜阳后担当城防工作,并负责攻打城西南敌人模范监狱。”
人民解放军突然的战略反攻一下子打乱了国民党军队的战略部署,让他们猝不及防。这样在10月11日拂晓,我部队迅速把阜阳城包围,城内保警队两个大队约六七百人闻风逃窜。天亮时,解放军从西门进城,缴获步枪40多支及部分子弹、手榴弹。此为二克阜阳。
据刘子和老人对聂晓光的采访回忆,解放军进城后,市民夹道欢迎,送茶送水,送子弟参军。华东野战军在城内住了两天,开展各种形式的宣传活动,把缴获的国民党军队的钱粮衣物发给老百姓,打开监狱,释放被国民党关押的政治犯,同阜阳人民建立了深厚的感情。
攻克阜阳的第三天,国民党军开来两个团援军,另有十七师和新五军十一师向阜阳方向移动。为避敌锋芒,我解放军主动撤出阜阳城,引敌尾追而来。出西门两公里左右时,我军突然反身攻击,打得敌人手忙脚乱,弃尸数十具,逃进阜阳城。
聂晓光回忆说,他们三团是等部队先行撤离后才开始撤退、并派出小股部队在城西监视国民党部队行动的。“虽然我们撤离了阜阳,沿沙河北去,但那时的阜阳人民坚信我们一定会回来的,阜阳解放已指日可待。”
三、转出大别山,三克阜阳城
据史料载,1947年底,国民党被迫由全面防御改为分区防御。考虑到军事位置重要,蒋介石在阜阳设第十四绥靖区司令部,任命中将李觉为司令官,并调国民党新编七十四师(在孟良崮战役中被歼后重建)进驻阜阳,以加强防守。而此时,解放战争进入全面反攻阶段,1948年2月,刘邓大军主力转出大别山后,在豫南的遂平、西平地区同陈粟、陈(赓)谢(富治)部队会师,在中原摆成“品”字阵势。中原三军进入直接协同作战的新阶段。
1948年3月上旬,我军发动了洛阳战役,激战一周,首克洛阳。洛阳一打,牵动全局,国民党部队频繁调动。刘邓一看这是个机会,决定趁势发动阜阳战役,并制定了阜阳战役方针的基本思路:攻打阜阳城,相机歼灭守敌;吸引敌人来援,适时挥师向西。
3月29日,解放军各路参战部队抵达阜阳近郊,迅速到达指定方位,开始扫清外围的战斗。外围战斗顺利结束,各部队都按时到达了攻城阵地,30日开始进攻阜阳城。国民党第十四绥靖区司令官李觉慌忙电告南京,南京国民党军队高层于是派飞机或对解放军阵地狂轰滥炸,或往城内空投救援物资。同时,蒋介石为防七十四师再次被歼,命多路国民党军救援阜阳。在这种情况下,阜阳战役打得十分艰苦激烈。
在聂晓光的回忆中,他记得,解放军占领南关后,被护城河阻隔,一时之间无法顺利向城内强攻。而国民党部队凭借城内文峰塔居高临下,数挺机枪猛射,解放军伤亡甚重。晋冀鲁豫野战军一纵二旅四团团长晋士林亲临前沿指挥,组织了两次爆破,终使塔内国民党部队挂出白旗投降;解放军顽强进攻,终于夺取了全城的制高点文峰塔。
“东关、西关、北关的战斗同样异常激烈,至4月2日,阜阳战役打了四个昼夜,双方伤亡甚大。解放军大炮多在大别山未带出来,国民党部队凭借优势美式武器装备固守,阜阳城攻克不下。”据刘子和老人介绍,蒋介石一面派空军连日对解放军攻城部队及后续部队轰炸、扫射,一面调集约20个旅在纵深策应。刘伯承、邓小平及时分析了这一形势,认为打击、调动国民党部队的战略目的已基本达到,为了创造歼敌的有利时机,宜停止围攻阜阳城。
于是,4月3日,解放军攻城部队隐蔽撤退。可笑的是,丧魂落魄、如惊弓之鸟的国民党阜阳驻守部队不知解放军去向,害怕解放军随时攻城,惶惶不可终日。
四、凭借威慑力,解放阜阳城
应该说,解放军三克阜阳意义重大。此后,中原战局发生了重大变化。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已站稳了脚跟,陈粟大军挺进豫皖苏,解放了大片土地,把中原地区由原来国民党既重要又薄弱的战略后方变成了解放军继续前进的战略基地。
解放军三克阜阳城,不仅歼灭了国民党部队的有生力量,而且在心理上给了他们极大的震慑。在重点防御的战略棋盘上,国民党统帅部已经顾不上阜阳了。严酷的现实让国民党阜阳驻守部队进一步看清了形势,虽然暂时守住了阜阳,但实际上已成瓮中之鳖,终将难逃覆灭的命运。李世忠说,聂晓光在描述这段历史时笑称国民党阜阳守敌那时已深感“四面楚歌”。
的确,在刘邓大军、陈粟大军的沉重打击下,加上此时阜阳周围县城亳县、太和、涡阳、蒙城相继解放,解放军实现了对阜阳城的战略包围,阜阳城犹如解放区汪洋大海中的孤岛。国民党阜阳驻守部队最终于1948年7月27日弃城逃跑,豫皖苏四分区部队进驻阜阳城,自此阜阳彻底解放。群众涌上街头欢迎自己的队伍,欢庆阜阳解放。
从1947年6月解放军首克阜阳,到1948年7月27日最后解放,历时13个多月,几次争夺,几经反复,阜阳这座千年古城终于回到了人民的怀抱。阜阳解放后,成立了“豫皖苏军区第四军分区阜阳城司令部”,城防司令部发出安民告示,宣传党的城市政策,保护民族工商业,开始了新政权的建设。
(来源:中共安徽省委党史研究院)